登录
注册
首页
新闻
下载
班级
图书
辅导
咨询热线
:400-6224468
×
用户登录
华慧考博网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忘记密码?
注册新帐号
院校动态
成绩查询
录取分数线
录取调剂
招生简章
考博经验
考博资料
考博导师
英语复习
每日一练
教务公告
考博专业课真题
考博复试
报考指南
学习百宝箱
考博英语真题
申请考核
搜索
首页
>
新闻
>
考博英语
> 新闻详情
考博英语复习规划和复习方法
2021-06-25点击次数:3687
考博资料下载
考博辅导培训
考博招生简章
考博英语真题
考博专家推荐书
考博经验分享
2022考博英语复习规划和复习方法
提前至少半年开始复习。
早准备,起码有个心理上的准备,是应该的。一般在硕士刚入学就要想好,要有个打算,到底硕士毕业怎么办。像前面所说的那两个学生一样,硕士未入学,就到华慧考博上了,太早,我并不提倡。但是一般来说,提前一年准备,提前至少大半年真正全身心投入,是完全有必要的。
也就是说,真正进入考博英语的复习最佳时期是:上一年的7月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4月考试。如果从4月5月开始着手,就会在复习时间上更充分,在复习整体规划上更成熟,尤其如果基础不太好,就更要早一点开始的。
考博英语详细安排和复习方法如下:
一、七月到九月,基础阶段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最后一个暑假,好好利用。别贪玩,别找借口。这个时期,有三件事情要做。
1)猛背单词!
单词是英语学习永远的痛,要克服。个人看来,所有花里胡哨的背单词书,所有花里胡哨的背单词方法,都是扯淡。背单词不二法门:重复,重复,不停重复,把暂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基本词根词缀肯定要掌握。强化记单词,要最短时间记住单词的“核心意义”,就是这个单词的基本意义。
有人会问,多义怎么办?生僻意义怎么办?多义,可以在基本词义上引申;既然教“生僻”意义,就不会考。或者说,单词的多义、单词构成的词组等该掌握,哪里去掌握,在阅读中掌握,在应用中记忆。多义和生僻意义不是在强化记忆中掌握。
用什么单词书?
适合自己的单词书!
别硬撑!考博英语本校命题,水平高低不同,对学生的水平要求也不同。严格意义上说,按照教育部的规划,考博英语的水平大致词汇差不多在10000左右。但是,这个数字,笔者以为是虚的。没有太实际的用处。
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单词书。答:略高于自己现有单词水平的单词书,并且“较薄”的单词书合适。
较薄,意义比较核心。没有乱七八糟例句(例句太多,太难,你看不下去,背诵时间太长,效率太低),背诵起来方便,随时带着,随时背诵,随时复习。一般单词书,反正大多数都是抄的词典,要编错比较难,所以,薄一点合适。
再解释“略高于现有水平”。比如,你考艺术类学校,如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他们总体试卷难度不大。而你自己的英语能力,你也知道,总体不高。读研究生那会,好不容易通过了国家英语分数线,你要硬撑去背诵个“一万词汇、专八词汇”,有难度。那不妨选择背诵一下四级六级词汇。
再比如,你英语总体水平还行,要考个北大法学博士,要读个中国传媒等,考研那会,英语分数也达到了60分左右,四级六级都通过,背诵个“一万词汇,专八词汇,考博词汇”。行!
2)阅读文章,逐句翻译!
几乎所有学校考博英语都会有阅读,而阅读在试卷中分值也不小,阅读,尤其是阅读精读,或者尤其是笔者一直提倡的“阅读文章逐句翻译”是提高英语总体水平的最佳方法。
阅读文章的大概操作如下:1模考,做阅读选项;2逐句翻译;3再回头重做选项;4对阅读选项答案,分析选项对错;5复习阅读文章,确保记住文章中学到的单词、长难句句型。
进一步解释一下第二步“逐句翻译”。这个过程比较煎熬,比较耗费时间,但是非常有效,个人以为,是最有效的“考博英语复习方法”。需要大家“沉住气,脚踏实地,慢慢做”。“逐句翻译”可以这样操作。
1抄写英语句子。手写一下,抄一句,翻译一句,搞懂一句,所以才叫“逐句翻译”。别图快,别用电子稿,手写一遍,单词会加强,英语写作能力会加强,汉英翻译能力会加强。
2自己翻译。别查词典,别看译文。硬着头皮,翻译出一个中文来,尽管这个中文不是人话,硬译。没事,谁都是从很烂的中文译文开始提高的。
3查阅词典,适当分析英语句子的语法结构,为进一步翻译打下单词基础和语法基础。
4修改译文。对第一个烂译文做修稿,重新写,重新翻译。别偷懒,别在原来译文的基础上删改增加,完全重译一次,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5对照参考译文,分析自己对错。只要自己的译文和参考译文大概意思差不多,用词有不同,也算在正确。如果错,如果不同,要问为什么。
6记住这句话中的单词、词组、长难句的话句型结构、翻译方法、这个句子的意思。
7回译。试想,如果用这个句子来写作文,怎么写,如果用这个句子的中文来做汉译英,怎么做?
这种“逐句翻译”,如同练“内功”一般,非常有效,曾经一个考中央民族大学的大姐,英语四级水平不到,这样“逐句翻译”了中央民族大学8年阅读真题,后来在考试中获得70分高分,她今年已经博三了。
这个“阅读文章,逐句翻译”的过程,要伴随着你整个考博英语的复习阶段,只不过在基础阶段,可以加大练习的量,后面慢慢减少,但是每天都要有这个“逐句翻译”的练习,不可荒废!
3)选择在暑假报一个辅导班
这个……。报不报辅导班,报什么机构的辅导班,自己决定,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
如前所述,你水平本来不那么好,硬撑着去报一个“一万词汇班”,没必要,那不妨选择一个“四级词汇班”,别怕丢脸。我曾经建议我一个考博的学生,去报高中词汇班,她竟然真的去了;暑假她学完高中词汇,9月报了一个四级词汇班,她也学了;人家现在已经博士都快毕业了。
除了词汇班,也课选择报一个语法班,或者“考博英语基础班”之类的。还是那句话,要不要报,报什么方面的班,根据自己水平定,一般是自己哪个部分较弱较差,就补那个部分。
二、十月到来年二月,强化阶段
这一阶段,单词背诵,强化记忆,继续进行,最晚到元旦,就不要再强化背诵新单词,要进入单词复习,重复阶段了。
这一阶段,阅读文章,逐句翻译,继续进行。最晚到元旦,还可以每天用一个小时左右,翻译那么一段话,或者至少2个长难句。
1)10月1号开始,增加作文的复习。
作文的复习方法是。一要背诵范文,每周,或者每10天左右为单位,背诵某一个方面的话题。绝大多数学校的考博英语做作文都是议论或者说明文,就某一个话题发表看法,是否赞同某一观点。比如,这10天左右,我专攻“教育”话题;下一个10天左右,我专攻“环境保护”话题;再下一个10天左右,我专攻“学术腐败”话题等等。自己根据自己学校作文大致方向来计划。
光背诵范文不够,还要根据自己背诵到的句子,仿写!10天左右结束,自己实实在在写一个作文,如果有机会,让周围的老师朋友帮忙看看。仿写!
还有一种作文复习方法。这一阶段,我学习写作文开头,下一阶段学习写作文主体论述部分,下一阶段学习写结尾,都可以。反正要:仿写!
2)9月1号开始,或者可以更早一点7月分开始,练听力!
因为有些学校不考听力,所以我把听力搁到这里来说。提高听力的不二法门:听写!无他,听写!三个步骤进行。
1粗听,不看文字材料,以至少一个段落为单位,或者以一道听力试题为单位,听3遍左右,把听到的零散单词或者句子片段写下来。
2精听。看文字材料,一句一句往下听,听一句写一句。要听懂每一个单词、哪怕是介词、冠词、连词、连读、吞音都要听出来,写下来。
3再听这个句子,跟读。丢开文字材料,依然清晰听到这个句子每一个单词,跟着他说出来,这个句子。
这种“逐句听写”的方式,要贯穿你的真个考博复习过程。一般一个月内有很大的提高。
3)10月1号开始,如果你的学校,还有其他题型,比如摘要啊,小作文啊,比如完型啊,可以适当准备。
10月1号开始,如果有汉译英,要专门练习。关于汉英翻译,我曾经写过一篇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文章,大家不妨找来读读,搜索“汉英翻译三步策略”可以找到。当然,在“阅读文章,逐句翻译”过程中,其实,对英译汉,汉译英都有练习。
三、二月到考试,总结复习,冲刺模考阶段。
一般的学校都会把考博安排到每年的三四月集中考试。
1)复习,复习,复习
其实,复习伴随着整个考博英语学习的过程。比如做完一段阅读文章的“逐句翻译”,第二天开始做另一段文章的时候,要回头复习前面的所有内容。比如,背诵完一篇作文范文,第二个新范文背诵之前,要复习前面的所有范文,确保一直“记得”。
很多考生忽略了“做了,不等于掌握了;记过,不等于记得”这个道理。
到最后阶段,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总复习”,把前面所有背诵过的单词;所有做完过的阅读文章;所有背诵过的作文;所有写下的范文;所有听过的听力练习;所有做过的汉英翻译;进行复习。确保以前零散的知识积累有一个整理和总结。
2)模考,模考,模考
最后阶段,还有必要保持“逐句翻译”和“逐句听写”的练习。不过可以适当减少这两者的时间。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做一些跟自己目标院校相当水平的试题。试题来源,我们一般来说,会把最近一两年的真题留下不动,考前模考练习。
模考的主要目的是学会控制考场时间。注意调整心态。
相关推荐
辅导课程
考博精品辅导课程
课程简介
课时
学习费用
免费试听
立即报名
考博英语VIP通关班
全程1对1辅导15次,全套课程+资料,高效通关
200课时
5980元
考博英语真题班
北大 清华 中科院 社科院 医学 复旦 华科 湖北联考
30课时
780元
考博英语协议通关班
所有的专项;名师课程,详细讲解专项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200课时
3980元
考博英语系统全程班
所有专项+冲刺班课程 名师授课 随报随学
200课时
1880元
医学系统全程班
医学统考所有专项+冲刺班、详细讲解各专项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200课时
1880元
考博院校推荐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南开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同济大学
四川大学
厦门大学
中南大学
苏州大学
西北大学
广西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湘潭大学